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3节 (第3/3页)
里的门窗都关严实了的,光线有些暗,但她整个后背还是白到发光,肌肤嫩白细腻,恍若牛乳。 常说美人在骨不在皮,这骨,不单只脸上的骨,身上的骨架长得好的人,穿衣都比旁人好看几分。 姜言意身量修长,骨架却不大,不管哪里都恰到好处。 女医是个上了年纪的,早些年走南闯北,也见识过不少美人,像姜言意这样骨相和皮相都绝佳的,还真没见过几个。莫说世间男儿,连她一个女子都不免起了几分怜惜。 旁边的小炉子里温着酒,等酒热了,她用沾了些到手上,揉搓姜言意的后背,“一会儿刮痧会有些疼,姑娘且忍着些。” 姜言意下巴搁在交叠的两手上,因为人在病中,精气神不好,显出几分病弱之态:“多谢大夫。” 女医用刮痧板沾了酒,就往姜言意雪白的后背上刮,看似没什么章法,但每一下都是顺着经络腧穴走。 姜言意一开始还能忍,后面就痛得绷紧了背脊。 郭大婶在旁边看着,知道她疼,安慰道:“方才刮的位置已经出痧了,等刮完,这风寒也就好了,东家且忍一忍。” 转头又对女医道:“劳烦方大夫下手轻些。” 女医姓方? 有一瞬间姜言意似乎就要想起点什么,但后背传来的阵阵疼痛又打乱了她的思绪。 姜言意只得同郭大婶说些别的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:“您这几天回厨房帮忙,可发现有人挤兑秋葵?” 郭大婶说:“新来的几个都是肯踏实做事的,跟秋葵似乎也没什么龃龉,我还旁敲侧击问过她们,她们跟秋葵处得还不错。” 刮痧板反复刮在一个区域的滋味有点不好受,仿佛是要把那层皮给刮开,姜言意痛得龇牙咧嘴:“新来的跑堂呢?” 郭大婶道:“那是个机灵的,一个一个秋葵姐的叫,也不像是会针对秋葵的。” 得出这么一个结果,姜言意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了。 刮痧的效果还是很显著,当晚天下午姜言意就觉得头不晕了,身上也不沉了。 打起精神看完面坊的进帐,发现面坊的利钱已经能追上古董羹店了,这两天还接下了好几个商队的大单子,姜言意实在是惊喜万分。 她病着的这些日子,厨房全靠姚厨子顶着,陈国公让人杀死的那些鸡,吃不完的都是姚厨子做成拿手菜卖出去,才不至于浪费。外边铺子里,杨岫也能独当一面。 姜言意决定下厨做顿好吃的给大伙,权当是慰藉他们这阵子辛苦。 厨房里鸡鸭鱼肉一应俱全,让她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一大块牛肉,瞧着有十来斤。问了姚厨子,才得知是一家农户养的耕牛在冰面上滑倒,摔折了腿,以后不能再耕地,便送去官府宰杀了,他托了人情才买到这十几斤牛肉。 古人吃牛羊肉大多讲究炖煮,吃一个原味。 姜言意切了一斤牛肉,片成薄片裹上香菜,用竹签子插上做成香菜牛肉。 她在吃上对店里的人一向大方,自己亲自下厨,就没有不见荤的时候。但若是姜言意不在时,姚厨子掌勺做饭给店里人吃时,或许是李厨子交代过他,他用油用肉都抠抠搜搜,仿佛生怕一群人把姜言意吃穷了。 因此每次姜言意说要亲自下厨,店里新来的几个伙计都高兴得像要过年一样。 姜言意风寒刚好,郭大婶不让她碰冷的,洗菜切菜这些都是郭大婶一手包办的。 姜言意则带着秋葵和其他人把处理好的食材用竹签子串上。 古董更店刚开张那会儿,姜言意为了招来顾客当街烤串,当时削了不少备用的竹签子,现在都派上了用场。 店里的老人以为姜言意是要烤炙肉,都很高兴,干活也利索。 只有新来的三人还没尝过姜言意烤串的手艺,但凭着姜言意做其他菜的功夫,以及店里老人的这股兴奋劲儿,他们也猜到了今晚又是一顿好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