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3节 (第3/3页)
出资,但我要占三股。” “这……楚掌柜,您这未免就狮子大开口了些。”徐掌柜第一个反驳。 姜言意似笑非笑道:“在那边开的如意楼,从楼里装饰到经营模式,都跟我现在的如意楼一模一样,你们靠的也是我现在的如意楼名气去招徕顾客,这楼的模子和名气,就是我的出资。徐掌柜觉得占三成的股不妥,那便占四成吧。” “三股,就三股。”胖得看不见眼睛的牛员外连忙道。 徐掌柜也只得咬牙应下了。 这里最有话语权是莫过于徐掌柜和牛员外,他们二人都表态了,其他人自然也没异议。 “至于这最后一条嘛,便是你们若只打着如意楼的名号,却卖些缺斤少两、以次充好的菜式,我有权收回如意楼的牌匾。” 姜言意把所有人的神色尽收眼底,不急不缓道:“诸位能在做生意这条路上走到今天,自然也明白,长久的口碑才是生意能做下去的硬招牌。泗水城的如意楼若开成功了,名气彻底打响了,咱们今后还能开无数个如意楼,那才是赚大钱的时候。” 这番话下来,富商们脸上的不忿便消失得一干二净,点头应是:“楚掌柜说得对,凡事得看长远些。” 如意楼的生意谈妥了,出资建书塾也动员成功,姜言意便让邴绍拿出她事先写好的入股条约,入股的有哪些人,各自出资多少,占股多少,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,签字画押后去官府备个案,泗水城的如意楼便可以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。 从如意楼回到家中,姜言意整个人都懒洋洋地往躺椅上一躺。 郭大婶一边帮姜言意捏肩一边问:“东家今日心情颇好,想来是同商会那边的人谈得还顺利。” 霍蒹葭旁观了全场,听郭大婶问起,神色那叫一个激动:“婶子,你是不知,东家在那群老奸巨猾的商贾们跟前可威风了!” 姜言意往嘴里塞了两块马蹄糕果腹,咕噜噜喝下一杯茶,摸起放在桌上的契书就又要往外走:“我去隔壁王府一趟。” 郭大婶叫住她:“我熬了鲫鱼汤,您拿一盅过去?” 姜言意干脆利落回绝:“王府什么都有,不缺这盅汤的。” 她是去谈正事的,才不是去投喂某人! 第130章 姜言意把那张商贾们都按了手印的契书放到封朔跟前时, 封朔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:“越来越本事了。” 姜言意把下巴一抬,哼了声:“银子我给你弄到手了,修建书塾的事就等你这边了。” 封朔放下那张契书, 道:“回头我交给宋博州去办。” 宋博洲是西州录事, 谢知州倒台后,一直都是他在接管西州府衙, 修建书塾这些惠及民生的事,自然也归他管。 姜言意道:“书塾建好后, 我想在书院里立一块石碑, 把出钱修书院的商贾名字都刻上去。” 此举是在名声上给商贾们一点甜头, 凡事都得有张有弛。 先前商会的人募集军需, 随后她就带领商贾们一起做瓷窑的生意,让商贾们多多少少都赚了些银子, 这次再提出捐款办书塾,商贾们反对才没那么激烈。 已经有了在泗水城开如意楼的这颗甜枣,她再给一颗, 不过是镌刻个石碑的事,就送了富商们一波糖衣炮弹, 何乐而不为? 再者, 书塾修建起来了, 也有利于封朔在外的名声。 如今天下大乱, 别的州府百姓谋生都成问题, 西州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却能免费上学堂, 商贾们也“自发”出资修建书塾, 听起来怎么都觉着西州好似一处世外桃源,既可以吸引更多商贾把财富带过来,又有利于封朔招贤纳士。 姜言意考虑的这些, 封朔自然也明白,他道:“都依你,名单上出资的商贾,今年的赋税可减免一些。” 官府出面给了好处,跟姜言意想方设法给府上们的好处不一样,这是明摆着告诉富商们,响应官府制定的政令,官府也会在一些方面给他们优待。 姜言意点点头,起身道:“那我就先回去了。” 封朔看着她意味不明道:“这就走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