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8节 (第2/3页)
墙方子的事,在封朔亲临后,就彻底打消了这心思。 ——对方和辽南王关系匪浅,还能缺卖食谱的那点银子? 用完饭,姜言意一行人收拾行囊,由封朔亲自领进了王府。 他亲自接人进府,和府上的下人提前得了他话、替他招待找上门的客人是两码事,前者能让王府的下人直接看明白他对姜言意有多重视。 再者,姜言意千里迢迢运药材来衡州,路上还险些被樊威劫船的事如今已传得人尽皆知,有这层大义在里面,任谁也不敢轻易说姜言意一句不是。 姜言意此番决定留在衡州,除了想照顾封朔,倒是也因为军营里那位女大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。 封朔会站得越来越高,她要想封朔对自己始终如一,封朔本身的感情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她也需要封朔手底下将士们的认同和敬重。 那个姓安的女大夫,一开始想走的可不就是这路子? 让伤兵们对她感恩戴德,明明同封朔没有任何接触,但却在无形中让人觉着她同封朔有什么。 等时机成熟,她挑明自己对封朔的心思时,哪怕封朔压根没把她放在眼里,但在她底层将士们那里刷足了好感度,将士们只会觉得是封朔薄情对不住她。 如今姜言意可不会给她这个机会了。 * 安素秋负气离开军营后,想着军营伤患众多,大夫又人手不足,满心以为过不了多久军营就会来人请她回去。 她耐着性子在家中等了两天,怎料压根没人来找她。 安素秋开始有点不安了,想着绝对是姜言意给军医那边施压了,姜言意身后有家族支撑,过不了多久又是辽南王妃,军医们自然不敢开罪她。 安素秋越想越气,觉着姜言意为了一己私心,简直是没把受伤将士的性命放在眼里。 这日她出门买菜时,听见邻里间几个大娘在夸赞姜言意。 “咱王爷这未过门的王妃啊,可真是菩萨心肠,不仅不顾威胁千里迢迢送药过来,到了衡州发现军营里军医不够,这不又重金请了十几个大夫到军营!” “我儿子就在衡州大营当兵,据说那位未过门的王妃,还从自己私库里拨银子买大鱼大肉来给伤兵们补身子!” “我前些日子还在街上瞧见那姑娘了,生得那叫一个标致,老婆子活了大半辈子,就没瞧见过那样的人儿,简直跟画里走出来似的!” 听着这些夸赞的话,安素秋只觉又委屈又恶心,这些人是没见过当时姜言意同自己说话时那副盛气凌人的嘴脸罢了。 她道:“人长得再好看不过一副皮囊,我瞧着那位楚小姐可没大娘你们说的那般好!” 几个大娘听见说话声都回过头来,安素秋是大夫,平日里邻里间都对她敬重三分。 其中一个大娘问:“素秋你不是去军营帮忙了?何时回来的?” 安素秋归家后怕被人瞧见了尴尬,一直都是深居简出的,眼下被这样一问,满腹的委屈顿时化作眼泪流了出来:“我就是被那位楚小姐撵回来的!” 她觉着当日姜言意逼她逼到了那份上,和撵她也没什么区别了。 几个大娘面面相觑,“这……这话怎么说?” 安素秋平日里顶顶要强的一个人,在此时泣不成声:“王爷半月前受了伤,我给王爷治伤的事叫她知晓了。她便仗着身份故意刁难于我,让我照着她的法子救治受伤的将士,我不敢拿将士的性命当儿戏,同她争执了起来。她出生世家,我一介草民,胳膊哪里拧得过大腿,自然只有被她撵走的份!” 这番话一出来,几个大娘有人唏嘘,有人面上则有些狐疑,叹道:“那位没过门的王妃,瞧着不似这样的人啊……” 安素秋苦笑道:“莫大娘,我整个医馆的药材都捐给军营了,我自个儿跑回来,还能继续开医馆不成?” 几位大娘想着是这么个理儿,都是邻里间的,安素秋除了性子要强、傲气了些,秉性一贯不错。 几人心疼她的遭遇,再想起姜言意,心情不免有些复杂。 安素秋被姜言意羞辱、强撵回家的消息就这么一传十,十传百地传开了。 上了年纪的大娘们和年轻小伙子对此格外不平,短短几日,还有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