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_第243章 番外二百三十 梦回唐朝3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43章 番外二百三十 梦回唐朝3 (第2/10页)

化的深情仰慕等等。双方在刻意营造的友好气氛下结束了此次交谈,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。当然双方谁也没在国礼不国礼这些分歧上停留,有意忽略掉。会后,唐懿宗很高兴,赏赐了代表团丰厚的礼物,隆重送回南诏。
  这边愉快的国是访问刚结束,南诏小弟就给唐老大打脸,十月份,南诏又越过大渡河、清溪关来嶲州和邛崃关打秋风。不过这时高骈练兵有成,发挥关键作用,给了南诏军迎头痛击。不仅“白衣没命军”被打得差点没命,损失了三万人。南诏派来的伪安南节度使段酋迁也被干掉了,南诏设置安南节度计划失败。随后高骈相继收复了交趾、邕管,都护府也重新搬到老地方办公,这也算是给唐老大挽回了点面子。
  这次都护府移故地,并于都护府置静海军,重筑安南城,由节度使兼领都护,终唐一代不废,高骈就是首任静海军节度使。
  以上年代流水账大家看出什么没有?世隆在位初的五、六年,每年都要和以前的老大比划比划拳脚,打的老大伤筋动骨、鼻青眼肿的。这情况到了公元866年高骈出马时,才暂时扭转点了局面。但唐懿宗也不敢主动惹大礼那条恶龙,只是命令安南、邕州、西川各军队保住边界就可以了,其他不再追究、不敢追究。
  世隆经过这次失败也冷静了下来,毕竟也长大了,经过这么几年的政治锤炼,懂得了些取舍。知道高骈不好惹,打已经不再符合大礼的利益。那么打不过就求和吧,欺善怕恶、趋吉避凶人之本能。政治就是这样的,没有长久的敌人,只有长久的利益。
  公元867年,作为礼尚往来,世隆派杨酋庆为首的代表团到成都开始破冰之旅:拜见四川节度使,理由是感谢上次对其代表团的照顾,感谢唐懿宗的礼物。如果此行顺利,双方将有和解的可能。
  不巧的是,四川节度使又换人了,这次是一位新设置的定边军节度使李师望负责外交事宜。
  李师望就是参加过剿灭裘甫起义中的那个台州刺史。
  唐朝为何要新设定边军节度使呢?我们来看李师望是这么骗唐懿宗的,当时还是凤翔少尹(今陕西凤翔县副市长)的李师望假装很关心国事的对唐懿宗上书说:“嶲(xi)州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,大礼动不动就到嶲州打秋风。而成都路途遥远,遇有情况难以应变救援。不如另外成立一个定边战区,在嶲州驻扎重兵,总部就设在邛州,这样可以随时应付大礼的进攻。”
  表面意思没错,很为国家考虑。但有心人对着地图一比较就发现问题:邛州在嶲州和成都之间,距离成都不过70-80公里,而距离嶲州却是300多公里。你总部在邛州,兵力自然也在邛州,真遇到南诏进攻嶲州,等你从邛州慢悠悠的赶到,嶲州的钱袋子都被来回薅光好几遍了。
  整个朝堂,更无一个是贤人。
  就是这个建议,朝中上下无一人反对,竟然还被获得了唐懿宗的批准,李师望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一任定边军节度使。从一个副市长一下变成军区司令,背后不知花了多少钱财,和李琢一样是个“债帅”。
  既然是花了钱到手的官,那么上李师望上任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刮钱财,士兵和百姓都是同等剥削对象,得了不少民脂民膏同时,引得“士卒怨、群蛮怒。”
  这是没有任何政治眼光、头脑简单、腐败无能的贪官。
  和平符合唐政府和大礼双方广大人民的利益,但不符合李师望个人利益。没有仗打经过手上流通的物资就少太多,那还怎么搞钱?于是李师望找个理由竟然把代表团团灭,全杀了!真是不怕神一样的敌人,就怕猪一样的队友。双方出现的一丝和解气氛也荡然无存。
  李师望在任几年捞的脑满肠肥,也搞的天怒人怨,最后自己看情况不妙,又抓紧走关系调走了,留下烂摊子给后任窦滂处理。哪想这窦滂比李师望还贪,西川局势每况愈下。
  世隆听到代表团被团灭的消息就暴走了,但是他还马上行动。为什么?成都是唐朝重镇,自然有重兵防守。南诏这几年国力损耗太严重,去年还打了个打败仗,缺兵少粮啊,出兵有心无力,只得先忍着。
  忍了一年多,这口恶气实在忍不下去了。公元869年,趁着唐老大忙着剿匪庞勋的机会,世隆打着为使者报仇的旗号,亲率倾国之兵进攻西川。从此,直到唐懿宗死,双方也没有和解。
  这就是伴随唐懿宗在任期间的第二个烦恼。间接来说,大礼也是导致唐朝国力衰败的一大因素。他不但右勾拳打安南,还时不时出左勾拳打打四川,搞得唐朝在两头都要重兵防守,两败俱伤。
  双方直到公元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,高骈派高僧景仙出使南诏,两国才结为亲戚:兄弟若甥舅之国。世隆此后改名酋龙,双方暂时休战。只是唐懿宗已经看不见了。
  据说世隆出生时,拳头是紧握的,掰开一看掌上写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