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七零错换人生 第200节 (第2/3页)
由市场逛过,路线怎么走,怎么乘坐交通工具都教会了,反正也不需要老太太干啥,家务俩孩子会抢着做,她只需要煮煮一日三餐,管管他们写作业,别乱跑,早上叫起,别睡过头就行。 当然,至于打电话嘛,老太太早就会了,在阳城就是她自个儿拨号打过来的,以后有啥事都能第一时间通知闺女和女婿。 安然想了想还是不放心,又去隔壁找石万磊和房平西李小艾,希望他们平时多关照一下孩子们,要是有什么老太太忙不过来的麻烦他们帮衬一下,大家伙忙答应,让她两口子只管放心的去,保证不会让俩孩子掉一根汗毛。 “安阿姨你只管去吧,哥哥和妹妹我来保护,谁敢碰他们一根手指,我石榴第一个不饶。”十四岁的石榴长得就像一棵小白杨,长手长脚。 “石榴姐不行还有我呢阿姨,你还记得我的本事吗?”李忘忧骄傲地说。 看吧,这时候的邻里关系就是这么和谐,和谐到不分彼此,大家就像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一般。 宋致远先动脚,他走了一个礼拜,石兰省这边的学习团才开始动脚。直到坐上飞机的一瞬间,安然的心也没离开这个小家,尤其是俩孩子,她从没这么不安过。 大概这就是已婚已育妇女的心态吧,只不过她已经算非常非常幸运的,她的孩子衣食无忧,她能托付一群值得信赖的人,还有一个已经可以预见的,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光明的未来。 第119章 三更合一 跟安然一起去特区的另外四名全是五六十岁的男同志, 安然虽然是女性,但因为是年轻人,所以办理各种登记手续就全靠她了。 幸好因为行业领域不同, 四名叔叔辈的老干部也都十分好说话, 一路上很是有话聊。其中一位是省医院副院长, 一位是省立大学校长,一位是书城市农业局局长, 还有一位是商业厅书记……无论是职级还是资历或者年龄,都是安然的老师。 安然相信,高美兰这次是真的在给她创造机会,这种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机会。 一下飞机安然先去住宿酒店帮大家办理好会务签到、登记住宿, 得益于她唯一的女性身份, 她能单独住一个房间, 房间环境啥的也没时间看,她得先给家里去个电话。 “妈, 孩子们都听话吧?” “听话听话, 才半天功夫呢, 你着啥急。” 安然哑然失笑,自己这种保姆心态可真不行啊, 好容易出来一趟学习的机会却把整个家庭背在自己背上,接下来还有那么多天呢,要都这样岂不是要寝食难安? 挂了电话, 她把行李整理好, 看着时间差不多,就下楼去吃饭了。深市商业厅配的有食堂,因为商业发展得好,招商引资搞得如日中天, 就连食堂的饭菜也是很高档的,不仅有荤有素营养搭配,还都是在石兰省不容易吃到的鱼虾海鲜这些。 安然掏出刚才在签到处领取的饭票,打了几份海鲜,刚把饭菜打好准备端回房间里吃,另外四位“老师”就招呼她:“小安来这儿坐。” 安然只得端着过去,幸好位子也够坐,不用挤。 老干部们一边谈论着这边的饮食口味,一边说这里的变化,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。 “我七十年代来的时候,这儿就是个小渔村,人都没有,当地生产队以捕鱼为生,还有不少人削尖了脑袋要偷渡到对岸去。” “现在啊,我都找不到当初的小渔村具体在哪个方向了。” 安然连连点头,可不是嘛,这就是改开的红利啊,曾经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游也要游过去的地方,以后也将被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超越,到时候多的是对岸的人来这里工作生活。 因为都是一个省份来的,大家天然的有一种亲密,说着说着,有俩人走过来,在大学校长肩上轻轻拍了一下,“哎呀真是老王啊,我还以为看错了。” 说话的是一个同样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同志,据王校长介绍,这是隔壁省份工业厅的领导,要在石兰省,那就是安然的直属领导,她忙起身打招呼,慢慢地聊起来。 就这样,每天吃饭时候,或者参观,或者外出的时候都能遇到老熟人带老熟人,老乡带老乡,很快安然就把全国这一批一百多人认齐了。 本来,安然也不是天生就对人脸和交际敏感的,但上辈子的工作是不允许她清高的,必须逼着自己记住人家的脸和各种称谓,毕竟下一次见面能一下将对方认出并叫出的话是很加分的。这一辈子的工作经历,那更是,已经把这种本事练就得炉火纯青了,怎么称呼,什么职位,哪里人,甚至连小习惯她都会记下来。 要说不累那是放屁,有时候她都觉着自己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些,可现实是不当弄潮儿就会成为一朵小水花,甚至连水花都没机会当。时代在进步,她一个要学历没学历,要过人的大智慧也没大智慧的已婚已育有家庭的中年妇女,不自力更生力求上进,她想要的东西会从天而降吗? 别人会对她的人生价值认同吗?心里会有满足感吗? 她的母亲她的孩子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? 更别说她自己内心最需要的那种发号施令、当家做主的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