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2节 (第3/3页)
卢正平增摆的桌牌上,仿佛那不是桌牌,而是卢正平的灵位和奠圈。他们面无表情,心里竟不约而同一□□蜡…… 事态发展经过已经介绍完了,大家开始分析,建言献策。 帝室部新闻办公厅的官员见气氛凝固,只能先开了个头:“本来这家人可能是单纯的炒作,顺带报复……宗姬,但是现在也可能被利用了,不明势力实在太狡猾,舆论风向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。” “兴风作浪的,明显是那群潜伏着的,白莲天理教!”警视部的副手是军人出身,听完詹事府的介绍和分析后,第一个带头表了态,铿锵有力:“这件事警视部职责范围内的一定会处理好。该查的查,我们绝不姑息!” 内外宣署的倒霉官员在沙发椅上已经缩了快一个小时了,此刻这个舆论主管也不好再沉默,沉吟道:“我们会通过官方媒体出面给个姿态,把握住是非曲直的原则,稳定民心。” 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周厉王遗留下来的教训,被历代统治者谨记。比起别的国家的王室,中华皇室一直是比较开明的,因此被媒体攻击了多会酌情道歉。统治者很明白,有的事务,你若想要阻止它,正确的方式该是往你想要的方向去疏通,而非不问青红皂白地堵死,不给舆论发泄的渠道。 那样只会积怨的。 在玩舆论战争这一套上,从士庶之争中期开始,皇室就早已经锻炼出来了一手绝技。 接下来左秘书长主持,点名让各个部门说一下应对策略。 经过外宣署一下午一晚上的救火,舆情已经得到初步降温,各大新闻网该撤新闻的撤新闻,该□□的□□。 至于“受害者”袁丽羽这边,该如何封口,官员们却意见不一。 大部分人认为,如今舆论正值敏感期,直接封口,极易引发民众反弹。届时不仅仅是赵佑媛欺负人的问题了,那就成了【皇室欺压民众强行封口】,会被煽动得更厉害。 所以眼下,不适合直接出手,得先让人蹦跶几天。 . 赵宣瞅了一眼投影屏幕,那个画面还停留在受害者的清纯写真上。见他神色不愉,讲解人赶紧换了一张。 “踩着皇室来炒作自己,这家人挺有胆量的。” 当今社会自由风潮很盛,大宋立国以来又是从不限制言论的,是以被袁丽羽家人拿来当了垫脚石,甚至不能明面上反击。 这一猛击之下,袁丽羽是出了名了,人美成绩又好,天然偶像,皇室可就遭了罪了。 “既然如此,那就……圆了她的梦想吧。” 赵宣微微一笑。 他口气平平,波澜不惊,会议厅却鸦雀无声。不少人感觉背心上冒出一股冷汗。 一定是中央空调的温度开得太低了。 在赵宣平淡地放话后,其他几个部门也赶紧表态,然后分别上报了本部门应对此事的工作方案。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报告后,赵宣听完,沉吟不语,偌大的会议厅地上落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。 他的目光在一圈人身上扫过,最后落到宗人府身上:“宗谱带来了吗?” 宗人府的官员马上把厚厚的一沓递了过来。 赵宣浏览了一下宗室档案,略过那片密密麻麻的名字,一代又一代,最后手指敲着两百年前那一处,对宗人府说道:“从宗谱里找个人,给赵佑媛,正经地,安排个出身。” ……宁愿承下舆论压力,也不抛弃这个宗姬,秘书长不知道太子殿下心中打的是什么谱。 他抻着头望过去,只见他指的那一片,正是九庙的坎儿。 他默默感慨,赵宣这政治玩得真是艺术啊。 皇族虽然延续了一千多年,但赵氏的血脉其实并不多。当年□□皇帝赵匡胤夺下燕云十六州,发现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有夺位的心思,顾念血缘关系的他没有对亲弟弟痛下杀手,从此却对赵氏族亲都加强了管理和防范。《皇嗣长训》第一章就说得明明白白:族出九庙,则不在宗。计入族,无以皇室论之。 赵佑媛正是因为准确的鉴定结果,表明是九代内,才会被皇室纠结地认回去。 只要亲缘关系上溯出了九代,就不在皇室宗亲之列,只能计入赵家族谱,无顺位继承权,更无宗室待遇。 历史上几次政变,都死了大片的宗亲。尤其是到对抗蒙古那几十年间,由于对方确实开了挂,不能否认蒙古人的实力,而这边也有几次失策,导致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被攻陷了汴京,大部分赵氏的人都惨死在了那场屠戮里。后来夺回汴京,士气民心却难以恢复,才又在一百多年后迁都到了金陵。 而近代几次革新,政治常有动荡,更是把宗室血脉都荡没了。 赵氏本来就不是那种很能生的皇族,比起前朝的唐朝汉朝,简直可以用“子息凋敝”来形容,两百年前确立一夫一妻制度的时候,皇族所有人忧心的不是自己不能纳妾养面首了,而是会不会绝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