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年代文里的后妈_第3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3节 (第1/2页)

反正衣服保存好了不会轻易坏掉,过两年给铁蛋穿一点问题没有。
  做了这个决定,陈芸关上箱子,回到桌前开始列清单。
  她写的是冬天之前需要采购的东西:一是三个孩子的棉衣棉裤;二就是要做一床新的棉花,铁柱现在睡的那床太薄了,只能现在盖盖,到冬天肯定扛不住,还有棉鞋也要准备。
  几样东西需要不少的布和棉花,陈芸手里没有,所以决定交给郑卫华来想办法。反正不管是衣服还是棉花都是他的子女用,他不管谁来管?
  除了衣服这些,另外有一些可有可无的,比如说保温水壶这些,陈芸也都列在纸上。到时候让郑卫华看看能不能弄到,有的话很好,没有也无所谓。
  她写了长长一列,写完看了看放到一边,看了下二妞的功课,带她复习了下之前学过的字,便觉得有些无所事事。
  寄到出版社的稿子还没有回信,陈芸也打不起精神写新的故事。
  她每天围着几个孩子打转,睁眼就是柴米油盐,没有事业没有积蓄。
  这样的日子过的越久,她心里就越不安。
  在陈芸因为出版社迟迟没有回复而感到心焦的时候,从郭家出来的郑卫华恰好碰到了邮递员。
  “郑卫华?”
  郑卫华听到声音,刹车停下,扭头看过去。
  “真是你啊。”后面的人小跑着过来:“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呢,你回来探亲?对了,你还记得我吗?”
  郑卫华点头:“张大安?”
  “没错就是我!”
  张大安和郑卫华同一年入的伍,恰好被分在同一连队,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室友。
  只是后来张大安因肾炎入院治疗,痊愈后就退伍会乡,而郑卫华一直留在部队里,不仅提干还上了军校。
  张大安家里条件可以,回来之后找关系给他弄了个邮递员的岗位,原先都是送另一个县,今年才调到这边,负责青山公社一代的信件包裹。
  张大安说:“你这是要回去吗?刚好我也要去你们村,一起走吧。”
  “行,一起吧。”
  回小前村的路上,张大安一直找话题和郑卫华聊天,从工作说到生活。
  “话说我给前山村送了这么多回信,还不知道哪个是你媳妇呢?你先别说,让我猜一猜。”
  他把几个收信多的名字在脑子里滚了一遍,踢出掉年龄不对的只剩下两个。
  “是陈芸还是李春红?”
  郑卫华说:“是陈芸。”
  “嗨,你看我就猜中了!”张大安一拍自行车龙头,突然想起来:“对了,我这就有一份寄给陈芸对包裹,既然是你媳妇你就直接带回去吧。”
  张大安停下车,从后面的袋子里翻了翻,找出需要的东西。
  “给,就是这个。”
  这个包裹不大,四四方方,像是装着一本书。
  实际上确实是一本书,张大安说:“包裹从省出版社寄来的,是你媳妇买的书?”
  想想又觉得不对:“买书不是要去书店吗?”
  郑卫华也猜不到妻子和出版社有什么联系,只好被迫沉默。
  “你要不拆开看看?”
  “不了。”
  “行吧,回去再看也一样。”张大安重新上车,到村里之后跟他道别:“改天有空找你喝酒。”
  “行。”
  郑卫华原本打算去二叔家一趟,现在拿到包裹,便先回了家。
  陈芸见他这么早回来还挺惊讶:“不是说中午不回来吃吗?”
  “碰到个人。”郑卫华拿出包裹:“出版社寄给你的。”
  陈芸已经伸了手,听到出版社三个字眼睛突然亮了:“你确定?!”
  郑卫华把包裹给她:“上面有写。”
  她接过包裹,唇角忍不住上扬,任谁都能看出她有多高兴。
  郑卫华原本无所谓,现在倒有些好奇:“里面是什么?”
  虽然陈芸有了猜测,但看到实物之前一切皆有可能,现在还不能放大话。
  “拆了才知道。”
  她几乎等不及地拆了外面的一层。
  拆开包裹,里面是一本书和一张汇款单,单子上的金额写的两百元,比陈芸原本猜测的足足多了一倍!
  她举起汇款单看了好几遍,生怕数错一个零,看完珍而又珍地放入口袋里,这才捧起书。
  这个时候的书本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