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63节 (第1/2页)
“大哥,你想投靠公孙策?” 卢燕苦笑:“公孙策胆魄过人,手段狠辣,投靠他,咱这三万人马可就保不住了!到时候再看,以魏军的前进速度,中午就能抵达。” “魏军的速度确实很快,快的让人措手不及。” “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,他敢赌!” 卢燕说完,躺在一旁,逗着自己三岁儿子,乐呵呵的样子,和城墙上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。 卢云看着笑的和侄子一样天真的卢燕,似乎知道了卢燕的打算,对嫂子抱拳一礼,转身离去。 昨夜复活在邯郸一带的军魂被卢燕强抢,让一心想要扩军的李兑心如火焚,可卢燕是燕国的将军,李兑发作了一番,也没有什么实质举动。 没想到天亮后,南北两路恶讯不断,为了自己的位置能够稳固,他不得不来请求卢燕。 他自然不会两手空空而来,但他走的时候已经两手空空,还装了一肚子气。 那个该死的,没有见识泥腿子卢云居然装傻,任由他百般请求,就是不给他答复,最后他出言恐吓,竟被卢云一把丢出门外,脸面丢尽。 “大哥,如你所愿,我什么条件都没答应!” 卢云再次出现在城头,俯身对假寐的卢燕低声说道。 卢燕点点头,摇着怀里睡着的儿子,嘴里哼着轻柔小调。 他就这样睡着,卢云知道了自己大哥的意思,就去做准备了。 烈日高悬,北面出现了红色的潮流,一眼望不尽的红色。 赤红色的旗幡,赤红色的衣甲,还有赤红色华字大旗。 赵都邯郸城头的鼓声不要命的敲响,还在争论的朝堂彻底陷入寂静,赵侯赵歇打呼噜的声音在安静的朝堂上回荡,群臣相望无语,又感到心寒。 反正对赵歇来说,在哪里都是傀儡,赵国被灭了,他可能还能混个安乐侯爷。 城北十里外,华雄喘着粗气,举刀高呼:“我们先来了,还是我们左卫强!” “前军立阵备战,中军扎营!” 左卫前锋累的连呼喊的力气都没有,可他们望着赵都邯郸一个个士气高昂,如果不是体力不济,他们现在就想攻城! 华雄正在巡视周边地形,见斥候飞马而来:“华将军,燕军使者卢云求见!” “卢云?他是谁?” “是燕国大将卢燕之弟,卢燕是燕国安扎在赵国的驻军将军!” 斥候很兴奋,他还看到卢云带着他们紧缺的粮草,他又不傻,知道了卢氏兄弟的立场,是向着他们大魏的! 第六十二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八月十五这一夜,对各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。 先说塞外草原,一个被风吹的满脸红丝,皮肤黝黑的汉子振臂高呼:“凡是骑马住帐篷的人,都是萌古人!” 与他复活的萌古二十万铁骑响应,欢呼。 他们南边五百里地就是晋国雁门郡,西边二百里正是从高昌出走,在草原混杀的马成一部。 马成在这一夜中,实力大涨,加上前后掳获收编的草原人口和骑手,他所在的部落人口不下二十万,全民皆兵,能战者有十二三万。 他意气风发,想他从高昌出奔还不到两个月,如今就能打下一份不逊色于高昌的基业,他哪能不傲? 他自傲的同时,又感觉身心疲惫,他想回中原,不想再和狼一样的草原人打交道。 望着南边,他为自己的好友祈福,希望他的国家能过度过这一场灾难。 秦国因为占据古都长安,不得不与复活在长安的汉唐军魂作战,此时的战火依旧在关中八百里秦川燃烧。 武周地处中原,复活在各地的军魂此起彼伏,使得武周各地惨遭流寇叛军侵扰。 东边的齐国也好不到哪里去,山东之地自古多匪,韩信接到高长恭加急求援信时也是无可奈何,因为齐军要稳定国内,清剿叛军。 南边的楚国更是凄惨,古都金陵被吴侯孙策用半夜的时间击破,王族西逃,金陵以东,人心惶惶,大多思变。 燕国依旧在一片水深火热中,叛变的胡人联盟还有燕云地区复活的军魂,以及其他没有参与叛乱的胡人军队搅得燕国一塌糊涂。 而这场动乱中只有魏晋两国受到的祸害较少,两国疆域不大,都是精兵政策,而且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,又早早做了安排,才使得各地早有准备,没有自乱阵脚。 八月十六的傍晚,赵都邯郸已经被魏军南北两路大军合围,同时驻扎在邯郸的燕军大将卢燕背弃燕国,投靠魏国,使得邯郸守军震怖。 武安重镇,这里魏赵两军默默对视。 赵军武安守军原本五万余,加上收编的军魂接近八万,此时全面收缩,围绕武安扎营驻守。 来攻武安的是郭亮率领的新编戍卫,他手下七军都是新编入的军魂,兵将尚未磨合,但他们士气高昂。 武安城中,赵豹大醉,他对面赵括默然无语,他中午快马赶到武安,劝降赵豹,至今无果。 赵括手中的茶喝了一下午,淡的和水一样。 “这就是赵国,就是灭亡也不想让你率军回邯郸。” 赵括喝尽最后一滴茶水,起身说道:“我先回了,赶天明给我一个答复。是降是战,全在你一念之间。” “且慢!” 趴在几案上赵豹大喝一声,伏在厅堂侧室的黑衣武士冲出一群,将赵括包围。 “呵呵,哈哈哈!” 赵豹摇摇晃晃起身,笑的怆然,一把抽出腰间的青铜菱纹长剑,摸着剑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