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_第206章 番外一百九十四 万贞儿与皇上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06章 番外一百九十四 万贞儿与皇上 (第7/7页)

的万贞儿和朱见深正在漏夜往霸县方向奔驰。
  正月十六之夜,仁寿宫内的孙太后身穿礼服,头戴凤冠,安坐于正殿的宝座上,静候曹吉祥等人的消息。若成功,迎接儿子重登皇位;失败则坦然承担叛逆罪责。覃昌亦觉风声,静静站在一旁陪伴太后。
  正月十六之夜,由徐有贞、石亨、张、杨善等人包括孙太后兄孙继宗一家,带领拼凑而来的千余名军士,在长安大道东侧集结之后,便向皇城长安门而来。曹吉祥利用在宫中的亲信,将皇城长安左门打开,将这队人马放入皇城。
  包围紫禁城的皇城四面各有一门,南曰承天门,北曰北安门,西曰西安门,东曰东安门。承天门为正门,正门正对千步廊,承天门前千步廊的左右方,还有西侧的长安右门,及东侧的长安左门。诸门之中,以长安左门距英宗被囚的南宫最近。南宫位于皇城东南角,进了长安左门,跨过金水河,沿河掉头向东,走到尽头便是。一行人径直到了南宫延安门,意想不到之事发生,原以为以预先通知了英宗,但叩门许久里面却无人应门。此时虽是正月十六月圆之时,但乌云压顶,天昏地暗,凄风阵阵。石亨、张等虽勇猛,却心生退意,毕竟此为叛逆之举,京城禁军数万,万一被响声惊动,这区区一千余人如何抵挡?此时悄悄退出皇城,或许还可保命。
  而这徐有贞虽为一介书生,却心怀破釜沉舟决心,黑暗之中,只听他大叫道:“不可退,千秋功业在此一刻,此举必成!”
  他命军士抬起巨木,撞击宫门,同时令人攀墙而入,内外呼应,强行打开宫门。此时内廷的英宗听到外面喧哗,秉烛步出,徐有贞等人见到,连忙将英宗扶上预先推来的舆车,由众人拥着向北而行,往紫禁城东华门而来。说来也怪,此时忽然乌云消散,月光将地面照得一片雪白。英宗坐在舆车上,边行边询问几人姓名官职,徐有贞等一一作答,到了东华门,被守门禁军阻止,英宗将头探出大呼:“朕是太上皇,速将城门打开!”
  守门军士不敢违抗,打开东华门,英宗一行便进了紫禁城。按照徐有贞预先谋划,绕过文华殿,自左翼门进入外廷。坐在舆车中的英宗自正统十四年亲征瓦剌人,已是离开紫禁城八年。此时的他还无心感怀,心中忐忑不安,唯有悉听徐有贞等人摆布。
  到了奉天大殿,徐有贞等一班人将英宗的舆车抬上三层汉白玉台阶自正门而入。
  此时已约五更,按明朝早朝规矩,朝臣在每晨星月未散之时即需抵达皇城,文臣经午门之左掖门,武臣经右掖门步入紫禁城。在金水桥南,一众朝臣按官阶顺序排列肃立,等待鸣鞭声依次过桥,步上奉天殿。
  为安定人心,景泰皇帝决定本日抱病上早朝,因此才有这满朝重臣在金水桥前等候,他们哪知,后廷之中,曹吉祥遵照徐有贞吩咐,预先收买景泰帝乾清宫身边的宦官,令他们尽量拖延唤景泰帝起身时辰,使英宗奉天殿这边有时间行事。
  徐有贞安排英宗在奉天殿宝座后面暂坐,立即命人鸣鞭,随着奉天殿广场上啪啪几声响亮,带着回声的鞭鸣,大明景泰八年间的全体重臣,衣冠齐整,鱼贯向正北而行,走上奉天殿丹墀,进入奉天殿,文臣东侧,武臣西侧,恭候景泰帝。
  此时,只见几名魁梧的军士登上金台,站立于金台正中的宝座之后。一众朝臣心中觉得有些疑惑,只因平日,均为锦衣卫及宦官先行现身,还未缓过神思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形在金台上出现,就座于宝座之上,群臣大惊,这分明是太上皇!此时传来徐有贞竭尽全力的声音:“太上皇已复皇帝大位,还不快行大礼!”
  奉天殿之上,这文武百官除了徐有贞数人,竟无一人知道被囚南宫的英宗是如何突然在此现身,而且他已复位!在不知就里,无得商量的情形之下,已有大臣开始下跪,其他的也只好陆续相随,对英宗行礼,高呼万岁。朝臣们的叩拜,等于认同英宗复位。
  英宗轻描淡写地说:“因弟弟景泰皇帝有疾在身,卿等拥戴朕复位,众卿仍旧用心办事,共享太平。”
  底下一众朝臣再呼万岁,早朝退。随之,趁在朝臣未知事件原委时,兵部尚书于谦、大学士王文、司礼监主管太监兴安等被逮捕下狱。这便是发生于景泰八年元月十七凌晨的宫廷政变,史称“夺门之变”。
  “夺门之变”事成,徐有贞居功至首,他把握景泰帝患病,储位待立,景泰帝计划抱病早朝,朝廷满朝重臣将聚在奉天殿千载难逢之机,杀毫无防备的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,造成英宗已然复辟,重臣不得不从的既成局面。以区区不足两千人之师,一举废黜景泰帝,将任用奸佞,丧师辱国,人心尽失的英宗重新推上皇位,真可谓中国古代宫廷政变经典之作。然而,政变兵不血刃,不等于日后不会人头落地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