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41章 番外二百二十八 梦回唐朝 (第6/9页)
乱后,朝廷失去了对丰饶的华北平原的控制,如今收入主要靠江南地区。如今义军的地盘已经威胁到唐朝东南的税收和漕运,再这样下去,国税地税都要打水漂,今年要勒起裤腰带过了。还能不能让朕愉快的聚会、喝酒,旅游了。地方不行,那就出动中央正规军。 唐懿宗招来宰相夏侯孜叫他想个办法,挑个人选。 夏侯孜已经是唐懿宗上任几个月来的第四任宰相,宣宗留给唐懿宗的宰相令狐綯换岗当了山陵礼仪使,第二位宰相白敏中摔伤了腿,第三位宰相萧邺也于唐懿宗登基当年十一月调动去当荆南节度使。 夏侯孜的人选是安南都护王式,唐懿宗觉得可以,就采纳宰相夏侯孜的建议派安南都护王式调为浙东观察使,顶替郑祗德赶快上任,尽快平定地方。至于郑祗德,托手下的福,得了个“懦夫”的称号,被调去担任个太子宾客闲职高高闲置起来。 王式这个人还是有真材实料,肯干实事的,是个名副其实的儒将。我们来看看王式的个人档案: 王式,字小年,公元810年生。原籍并州太原,户口所在地:扬州。 学习经历:出生学者之家,从小接受高等教育,自幼节俭,勤奋好学。 身份:官三代 家庭背景关系:祖父王恕约公元756左右在扬州开始任仓曹参军 伯父王播(759年~830年)最高官职为唐文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封太原郡公 二伯父王炎,比较有名的诗人。 父亲王起(760年-847年),为当世名儒,初为校书郎,补蓝田尉。李吉甫辟掌淮南书记。太和末,累迁中书舍人。历户部尚书,判度支。武宗时,四典贡举,所举皆知名士。终山南西道节度使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封魏国公,王式为其第三子。 兄王龟,官太常少卿,同州刺史,文学家。 堂兄王铎,二伯父王炎之子。官检校尚书左仆射,门下侍郎,僖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,诸道行营都统,太子太保,检校司徒,封晋国公。 社会背景:好友李怡,后改名李忱,儿时玩伴和挚友,即后来的唐宣宗。 好友夏侯孜,公元826年进士,公元860年唐懿宗时期(即王式剿匪裘甫时期)当了大半年宰相。 个人工作经历:约公元826年以门荫补为太子正字(校刊文字),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过年度先进(贤良方正科),不久升官任殿中侍御史。 文宗初年(公元827年),王式通过郑注与宦官王守澄结交,遭到御史中丞归融的弹劾被外放为江陵(今湖北江陵)少尹(副市长)。 宣宗大中年间(公元847年),王式调任晋州(今临汾市)刺史(高官)。时逢当地发生天灾,没有收成。饥民纷纷外出逃难,相邻州县都拒而不纳,惟有晋州给以赈恤,救活数千人。在年终的地方官吏考核中,晋州被评为“善最”(善指德操,最指才能称职)。 大中十二年(858),王式调任安南(治所在今越南河内)都护,罢岁赋外的搜括,修治壕栅,镇压暴动有功。 大家看到王式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否感觉亮花了眼?父辈、兄辈、友辈都是牛人。 从以上个人档案我再补充讲解下,王式出生太原王氏,那是了不得的家族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,列为五姓七族高门之一,皇帝都要巴结的。王恕是太原王氏旁支,依靠本家的有限支助和自己努力,得了个扬州仓库管理员的八品小官。王恕刚落户到扬州时是比较贫困的,基本只能维持温饱。就是这样的条件,王恕养的三个儿子却都争气。可以说王式家族仕途起步在祖父王恕,但发扬光大在伯父王播和父亲王起。 扬州王氏良好家风到了王式这一辈也得到延续。王式从小养成朴素、节俭、勤奋的好习惯(所以说小时候的习惯很重要)。 王式和同年的唐宣宗李忱能成为朋友。是因为小时一起读过书,是同学,关系有四大铁:所谓一起同过窗,一起扛过枪.一起嫖过娼,一起分过赃。这关系属于四大铁之一。这在古代很普遍,官员送子弟陪皇子一起读书,从小形成自己的社交圈。如今也是一样,当官的、有钱的子弟都固定到某某学校,最后成为同学。什么叫赢在起跑线?这就是了。 以前做官最大的荣耀是什么?封妻荫子!这点王起做到了,王式受益了。 王式想从政,都不用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,托个门路,就以门荫关系进了中央做了太子正字(比父亲王起的校书郎地位稍低,职能差不多),负责朝廷各种发布文件的校刊工作。这个起步很不错了,自己也比较争气,岗位工作表现不错。年底还评了个先进(贤良方正科,伯父王播也得过该荣誉)。不久就提他做了中央纪委一员(殿中侍御史)专门查些官员上朝开会、出行、穿着、坐姿等违章违纪的“两违”小问题(不查违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