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41章 番外二百二十八 梦回唐朝 (第5/9页)
谋(谋主)。一位是稳重派代表士绅王辂(?-860),还是个进士出身,裘甫都觉得自己捡到了宝。进士造反,这和现在清华、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卖猪肉、种田的一样稀少。 手下这么多,还有部分骑兵,怎么管理?参谋团给出了方案。裘甫任结拜兄弟刘庆、刘从简为偏帅。把手下分为三十二队,每队安排以前社团骨干和后来入伙的武力值高的如洪师简、许会能等任队长(均置小帅统之)率领。然后开始了他的开疆拓土之旅。三月份,裘甫派手下小队兵分几路,分别骚扰衢州、婺州(今浙江金华)、明州、台州(今浙江临海)等几个一线城市,自己带领万人队伍亲自攻上虞、慈溪和余姚等二、三线城市。 义军是多点开花,漫天撒网。来看看政府军的应对情况,衢州、婺州有押牙房郅、散将楼曾、还有个号称衢州十将之一的方景深在,这几人应对还算合理,知道扬长避短,不宜硬拼,只坚守险要之地,义军攻坚技术没有经过培训,水平不及格,短时间无法撕开防线,两州守卫成功。 明州有高人做民众的思想政治工作,聚集大家伙引导大家往义军的残暴上做文章,说:“贼军如果进入城中,我们的妻儿老小都要会被剁成肉酱,何况家中的钱财,就更别想保存了。”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,随着义军队伍的壮大,吸收了大量三教九流、五花八门的人物,很多都是有严重犯案前科的亡命之徒,加入队伍就是为了抢钱、抢粮、抢女人。义军根本不管,有的队长还带头烧杀掳掠。这段时间很多负面新闻都传入城里,加上政府方面有意向的引导,明州城民众对义军好感全无,积极参加明州守卫战。 大家行动起来,有钱出钱,没钱出力,团结起来打好了城市守卫战,义军也无法攻入。 大城市不好打,小县城就倒霉了,人力、资源有限,守不住。义军不久就占领了唐兴(今浙江台州天台县)、上虞,接着又向东南沿海一带发展,占领了奉化(今属浙江)、宁海(今属浙江),然后调转枪头又回到打响起义第一枪的地方:把象山围了。 一路打来,如蝗虫过境,所过之处一片哀嚎。年青女子是一定被抢光的,年青男子被强征壮丁,裹挟着一起闹革命。剩下老弱病残,对义军来说属于浪费粮食,全部被杀。 农民起义的弊端已经慢慢凸显。裘甫本就出身社团,对各种人物收容并蓄。开始为了队伍壮大,抵抗来自朝廷的压力,来者不拒,吸收了很多山贼土匪、杀人放火等作奸犯科的穷凶极恶分子。这些凶恶分子多少还有点能力,参加义军不久就能提个一官半职,混得风生水起。真正的穷苦农民反而只能是最底层士兵,沦为他们为恶的强有力工具。最后,义军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山贼、强盗组合。裘甫开始起义是为了反抗政府压迫,最后自己变成了更残忍的压迫阶级视人命如草芥而浑然不知。 郑祗德慌了,这样下去越州都怕是守不住了。要知道越州可是大唐的经济第一大都会,那到时自己真要玩完。只得一边八百里加急向老板唐懿宗汇报工作,一边向邻居求援。邻居不好不派人来,要不大老板唐懿宗会判你个见死不救之罪,前程性命有点悬。于是象征性的,浙西派牙将凌茂贞率四百人,宣翕派牙将白琮率三百人,一起奔赴浙东,前来报到。这个举措在年前康全泰起义时用过,并取得成功。可惜现在情况有点糟糕,两地军队士气低迷,纪律松弛,互不配合,再加上人数还没义军零头多,哪敢出战? 郑祗德开始还是蛮高兴的,友军来支援,肯定要表示表示,于是发奖金犒赏犒赏,友军的津贴就“蹭蹭蹭”翻了几番,都达到个人基本工资的十几倍了。再给援军开小灶,肉啊米啊紧好的先给援军:郑大人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不错。按理说发了钱该做事了,可惜援军尝到甜头还想更多,酒照喝,肉照吃,奖金照拿就是不谈出战。问起来支支吾吾含含糊糊应付,催的急了,一个皮球踢回来:请郑祗德派当地兵做向导联合行动。 本地将领不乐意了,我们的兵工资都发不齐,每天咸菜萝卜凑合。凭什么你们的工资比我高,伙食比我的好,还要我跟着一起去卖命?你们生活这么美,想的就不要太美了。既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,那你们念去,恕不奉陪! 不敢明着抗令,但方法难不倒他们。打仗不行,歪点子扯皮还是行的。于是今天有说生病起不来,明天有说骑马摔了,十天半月下不来床的。后天说伙食太差没力气,还没发工资士兵闹情绪,推不过又一起要求先升官加薪再出战的人,总之能拖就拖,和援军打口水仗互相指责。都不愿和义军正面交锋,只愿当个有素质的吃瓜群众-安静旁观。 郑祗德威信全无,又不好意思重骂手下和友军,这点他是个“老好人”。算了,无力剿匪,还得向大老板求救。唐懿宗忍不下去了,从安史之